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的群体性事件

早前我写的一份马克思理论课的论文,作业来的,现在回看一下,发现挺5毛的。


摘要:本文探讨的话题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近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群体性事件,原因在于中国的法治不完善所致。同时这些事件的发生与社会矛盾的激发有所关系。本文运用马克思哲学原理,去简略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并且提出建议。





近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60个春秋了。在60年里,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制定了1954年宪法,落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虽然中国的法制和法治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的破坏,但是在破除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和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制定了1982年的宪法,并通过几次的重大修订,完善了现行宪法;审核通过了新的刑法和民法;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法,完善了司法立法和行政制度;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保证了社会的日常秩序。






但是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日,社会性群体性事件却是越来越多,人民对于司法越发的不信任。就如最近的70码事件和邓玉娇事件。本来简简单单的刑事案件,却演变成一件件反应激烈的社会性事件。到了此时,政府官员才迟迟出马,责成相关人员秉公办理。如此一来,民众已经对政府的做法不信任了。即使后来的决策如何合理有效,但总会引起较大的争议。既然不能取信于民,那么政府又如何实行法治呢?如此循环,必然会引起更多的不稳定。





以下是摘自网上对70码事件的相关报道:


57日,杭州市市区一辆红色三菱跑车因超速超过50%行驶将一位路人撞死,并把路人撞开30多米元,被撞者当场死亡。而肇事者当时满不在乎的样子。据悉,死者是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学生,06毕业后在一家通信公司工作。据悉,肇事者于去年12月在杭州市区曾飙车被交警拦下。肇事者为杭州当地一富家子弟。警方初步测定,肇事车速为时速70码。


原文地址(来源于网易):http://news.163.com/09/0508/07/58PCAKQI00011229.html





以下是摘自网上对邓玉娇事件的相关报道


200951020时许,邓贵大、黄德智酒后陪他人到野三关镇“雄风”宾馆休闲中心“梦幻城”消
费。黄德智进入水疗区一包房,见邓玉娇正在洗衣,黄误认为邓是水疗区服务员,遂要求邓提供异性洗浴服务,邓以自己不是水疗区服务员为由拒绝,双方为此发生
口角,邓走出包房进入隔壁服务员休息室。黄认为邓态度不好,尾随其进入休息室并继续与之争吵。此时邓贵大闻声进入该房,亦与邓玉娇争吵。邓贵大称自己有
钱,来消费就应得到服务,同时拿出一叠钱炫耀并朝邓玉娇头、肩部搧击。邓玉娇称有钱她也不提供异性洗浴服务。争吵中,休息室内另两名服务员上前劝解,邓玉
娇即欲离开休息室,邓贵大将其拦住并推坐在沙发上,邓玉娇又欲起身离开,邓贵大再次将邓玉娇推坐在沙发上,邓玉娇遂拿出一把水果刀起身向邓贵大刺击,致邓
贵大左颈、左小臂、右胸、右肩受伤。黄德智见状上前阻拦,邓玉娇又刺伤黄右大臂。邓贵大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文地址(来源于财经网):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18/110168013_1.html





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底层原因


既然是一件事实明了,证据确凿的案件,为何会造成如此状况呢?难道是群众百姓的仇富心理?还是别有用心的人鼓动?





归根到底,还是中国还不是完全的法治社会。人治的状况依然存在。以马克思哲学来看,矛盾是事物进步的动力。没有矛盾,世界也不会发展。但是前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然是案情明了,为何公安叔叔还是要在第一次案情鉴定的时候,会引起轩然大波呢?既然案情明了,为何还要一而再再而三来跟公众解释呢?既然案情明了,为何还不能按着办案原则和规章制度来办案呢?如此看来,如此出格,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么?能让受害者满意么?





人民最担心的并不是施暴者受到哪一种法律制裁,而是担心案件是否得到应该有合理和公正的审讯。假若一名有钱有权的人对一名普通老百姓造成侵害,那么该名有钱权的违法者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权势得到轻判,甚至是可以逍遥法外呢?但是同样的是,一名普通人员对权势人士造成了侵害,那么会不会因为受害者有权势而施暴者得到的是重罚呢?这种做法让普通老百姓感到异常的不公平。因此在70码事件发生以后,有大量的群众自发上街,悼念逝者谭卓。同样在邓玉娇事件中,由于逝者邓贵大生前对邓玉娇有侮辱侵犯的嫌疑,因此邓玉娇被网友称为现代烈女,而且网络民间的舆论彻底倒向了邓玉娇一方。





因此在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公平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社会的不公平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正如马克思哲学所说的,当矛盾到达了一定容忍限度的时候,只要有一小动作,就会引致整个大危机的爆发,波及面之大,无人可知。历史是人民群众书写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在危机的爆发中,人民群众占领着主导地位,而统治阶级或统治阶层,只会成为落魄挨打的局面,甚至是发生政权的轮踢。





避免群体性事件的措施与建议


如何避免和完全杜绝这种问题发生呢?空喊口号已经不是一个好办法了,还得要执行实际措施。





首先,继续完善和巩固现有法律法规,并因应新时代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此举十分重要。因为当前不少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出现很多法律漏洞,导致有一小撮人群利用法律漏洞去徇私枉法,获取不义之财。由于有这些法律漏洞的存在,而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





其次,加强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和政府官员的法律观念,有利于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建设,但是人们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由于人们和部分官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由此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所致。在人民群众中,不懂法律的占了大多数,而在政府官员中,不少也是对法律法规不熟悉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何不大力推进普法建设呢?这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中国人民的法律面貌必然有很大的提升。





第三,还是加强制度的建设,杜绝徇私枉法,官商勾结,官官相护。虽然国家已经设立了一整套监察和反腐败的机构,也推出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去大家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但是依然不断有类似的案件发生,而且越发的激烈。人民群众的意见也很大。从制度上说,既然出现了如此多的弊案,制度上必然有改革和改善的地方。另外现行的监察和反腐败部门依然存在着不够独立,容易受到状况,使案件的侦办存在极大的困难。因此,建议成立类似于香港ICAC的部门,统一各级反腐败部门,直接向政府的最高层和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此举为的是绕开阴森复杂的各利益相关方,从而为杜绝社会的贪腐提供一个强有力措施。





最后,还是老话题了,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阻止贫富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因此在社会分配方式方面,要作出适当而且巨大的调整。政府发展经济,不能片面地追求财富和效益,还要照顾到普罗大众的收益,特别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容易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生存都成为一个问题,那么他们往往有一种拼死一搏的心态,容易造成过激的事件发生。在这问题上,政府不应只靠强有力的管制去阻止社会性事件的发生,而是通过调查其事件发生的根源,去逐一摸索出一条阻止此类事件发生的办法。此类事件,宜疏不宜堵。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是避免群体性事件的根本之道。





运用马克思哲学,去解决社会性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确实一条可行之路。


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暂别Blogspot

众所周知的原因,blogspot已经无法正常访问了。所以我的blog已经转向了http://liangsuilong.co.cc

因此这里只能再次凋零...不过我还是把言辞激烈的文章放到这里....哈哈!!

所以,要想再次访问我的blogspot,记得练就一身好轻功啊!

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引起骚动的XP Mode

为了提供最大的兼容性,微软将在Windows 7里提供一种XP Mode。对于必须要用XP上的程序的人来说,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是问题在于,这种XP Mode是基于微软的Virtual PC虚拟机,效能不是太好。而且必须要有CPU的硬体虚拟化的支援。这就苦了很多低阶用户了。

因为Intel发售的低阶处理器,大多都不支援硬体虚拟化的,而且不少的中高阶的四核处理器也一样缺少硬体虚拟化。至于AMD的情况就好很多,只要是AM2接口的Athlon和Phenom都可以支援硬体虚拟化,但是所有的Sempron是不支援硬体虚拟化的。稍后Intel会重新发布一批Pentium和Core 2处理器,让这些处理器型号都能够支援硬体虚拟化。

不过我倒是觉得有点奇怪,Virtual PC虽然支援硬体虚拟化技术,但是这只是一个可选项,不是必须项。难道是和某些硬体厂商有所阴谋?这些商业机密我们不可能知道的。所以这只不过是一个胡乱的猜测。也难怪,国内众多的硬件论坛会引起如此骚动。

没有硬体虚拟化就不能用XP Mode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市面上有众多的虚拟化方案,几乎每一个都要比Windows 7的XP Mode做得更好,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硬体虚拟化的支援。因此,没有支援硬体虚拟化CPU的朋友请不要引起骚动哦!!实际这只不过是微软的一些小把戏而已。Vmware的Fusion Mode和VirtualBox的Seamless Windows,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案。而且VirtualBox是免费的开源虚拟机,功能强大却体积轻巧,确实是居家必备,出门必带的优之良品。

看看我的Fedora 10的XP Mode吧!!



哦,说错了,应该是Windows 2003 Mode,我用来测试学院青协的网站的....

XP Mode说到底就是微软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小把戏,要是需要兼容XP的朋友,都会在另外的硬蝶灌装一个Windows XP,或者用一个虚拟软体来虚拟Windows XP,很少会考虑微软的XP Mode或者Virtual PC这种低性能的方案吧....另外,XP Mode里面是跑不了3D的哦,那...那...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还是继续关注VirtualBox和Xen好了,要是Xen支援DomU和DomO的实时切换就更牛叉了...不过现在连切换都实现不了,还怎么谈得上实时切换呢??继续关注!!

2009年5月6日星期三

没有VT就跑不了64位虚拟机?

前几天下了Fedora 11 Preview的x86_64版本,打算想先在VirtualBox的虚拟机先跑跑,再安装到实体机的硬盘上。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出现如此景象.....



超级郁闷,没理由啊...我的是64位的Ubuntu和64位的VirtualBox哦...百思不得其解,遂到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查阅相关资料。全是英文啊!!有点难啃,不过幸亏能够看得明白吧,呵呵!!现在略懂一点的其原因了。问题出在VirtualBox的核心模块身上了。因为VirtualBox是一个全虚拟化(Full Virtualization)的解决方案,虚拟机运行的程序,需要通过一个Binary Translator的东西转换到实体机,然后通过CPU去运算和执行。这种原理有点像网络上的NAT吧。然而,虽然我安装的是64位的实体机OS和64位的VirtualBox,但是由于VirtualBox的Binary Translator不太支援64位指令的转换,所以只能运行32位的虚拟机系统了。真郁闷!!有点后悔当初为什么败了一个E2160呢....

事情是不是没有办法去解决呢??等待VirtualBox发布支援64位的Binary Translator??这似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VirtualBox已经通过AMD-V和Intel-VT的技术实现对虚拟机的64位支持。借助硬件虚拟化(Hardware-Assisted Virtualization)的技术,虚拟机监护程序可以通过一组特定的API,使虚拟机能够直接使用到实体机CPU的所有特性。而CPU,也内置了硬件虚拟化的加速指令,从而提高兼容性,也提高了虚拟机的运行速度。有了这种技术,开发一个支援64位的Binary Translator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为开发这种东西要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也不是太好,既然现在有了VT技术了,又是如此方便和效率高,那么再搞Binary Translator就显得不是太必要了。只是有点nnd,Intel太不厚道了。连VT的支持也不给中低端用户。还是AMD的厚道,要是在BIOS打开了VT,VirtualBox根本就撇不下VT。



现时VirtualBox的开发路线图:http://kosovo.sun.com/sunnews/events/2009/osc_malta/pdf/Virtualization.pdf

认真一点看了VirtualBox的规划,发现Sun对VirtualBox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桌面的虚拟化方案来做的,而是覆盖到整个虚拟化市场的,无论是桌面还是服务器的。在未来Sun还会对VirtualBox加入不少新的特性。Windows的DirectX 3D的加速,Guest SPM support,实时转移,第二代Windows无缝模式等等实用功能。只是有点担忧的是,Sun已经卖给Oracle,那VirtualBox的命运如何呢?

不过VirtualBox是如此的强大,Sun自家的xvm server还怎么卖啊?这是基于xen的一个方案,看来它只能屈身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之中了,囧,哈哈!VirtualBox真的很强大。微软自家的虚拟化方案则显得相形见绌了。什么Hyper-V什么XP Mode什么Virtual PC,在微软之下,显得越来越烂!虚拟化应该是开源世界的天下了!





谈到了虚拟化,就不得不提到其他的技术了。有一种是Partial Virtualization,叫部分虚拟化技术。原理有点像硬件虚拟化和全虚拟化的混合体,就是一部分虚拟硬件通过传统的全虚拟化技术获得,另外一部分则是通过实体硬件获得。不过这种技术还是存在于理论之中,还没有真正可用的成果可以用。另外一种就是操作系统级别的虚拟化,Operating system-level Virtualization,这种比较常见。通过划分现有的系统资源和用户空间来实现的,常用的VPS(虚拟主机)都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来实现的,例如是OpenVZ。

当然不会少了半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了,现在最热门的似乎是半虚拟化的技术。因为它可以更省系统资源,而且拥有更好的性能。半虚拟化是通过用软件接口来模拟硬件的一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需要修改系统的内核来实现。在Linux系统下,修改内核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在专有的系统上,修改内核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借助硬件虚拟化技术,Windows已经可以运行在Xen虚拟机上了。或许半虚拟化和硬件虚拟化的结合就是最好的办法。当然现在Xen也正在致力于全虚拟化的研究。



提到Xen,肯定少不了KVM了。KVM就是置于Linux内核上的虚拟机。虽然是全虚拟化,但是凭借着放置在内核的优势,减低了数据交换的延迟,而且安装KVM必须要有硬件虚拟化的支持,速度也是极其之高的效率,但是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KVM是很难得到Windows ACPI的支援。不过在长期开机的服务器环境,停机已经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这个是无关大雅的问题。当然在Red Hat的努力下,KVM已经可以实现半虚拟化了,而且性能也一样的高。不过对于桌面的应用来说,KVM似乎不太适合,因为KVM的图形性能很糟糕,主要是因为虚拟的网卡实在太落后了。

还有一种虚拟机,不,那个叫仿真器才对,QEMU,也是作为一个虚拟机的产品之一。不过他可以模拟任意CPU,即使你的CPU是x86的双核,那么也可以模拟成一个PowerPC的CPU或者MIPS的CPU,当然性能是比较低下的了,即使有了kqemu加速模块。所以这个东西也比较少人用,不过QEMU结合KVM来使用还是超级强大的。

呵呵!我水平有限啊,虽然介绍了这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还有不少错漏的,希望大家指正啦!!

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天书棋谈gmchess

天书棋谈就是gmchess,在Linux上的一个中国象棋的游戏软件。引擎是用黄易先生的开源象棋引擎。而lerosua学长则用了gtkmm写了个front-end,很牛叉的说,哈哈!!



但是我玩这个东西的感觉是有点慢,我走了一步棋,电脑要想了很久才会走下一步棋。听lerosua学长说引擎还没有调整过,不完善,速度很慢是正常的。呵呵!他应该会继续努力更新的。期待更好的gmchess哦!

我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个力量,就是把gmchess打包成amd64的deb,哈哈!

各种包的下载地址:
源代码包:http://gmchess.googlecode.com/files/gmchess-0.20.tar.bz2

amd64的deb包:http://geekr.googlecode.com/files/gmchess_0.20-1_amd64.deb

i386的deb包:http://forum.ubuntu.org.cn/download/file.php?id=63023

i386的rpm包:http://rpm4fc-cn.googlecode.com/files/gmchess-0.20-1.fc10.i386.rpm

srpm包:http://cid-46f35d61c64351ba.skydrive.live.com/self.aspx/.Public/%E7%AC%AC%E4%B8%89%E6%96%B9%E5%BA%94%E7%94%A8/GMChess/gmchess-0.20-1.fc11.src.rpm

恩,期待lerosua学长。不过我更期待lerosua学长的gmlive哦...哈哈!!

老爸也用上Ubuntu了

家里的电脑一直运行着双系统,Windows XP SP3和Fedora 10。Windows是给老爸用的,他主要是用来上上网,查查资料,看看视频而已。我也是在Windows上打打PES而已。现在玩得没有什么趣了,那都基本上不玩了,就干脆不玩了。后来连Windows也懒得进了。因为都没有什么好干的。随着Ubuntu 9.04的发布,我觉得家里的电脑换装Ubuntu的时机已经合适了,那就开始动手了。



其实老爸的需求很低,就是视频和上网而已,连QQ都不玩的。只要我弄好了各式各样的视频插件,就没有问题了。好,我就动手了。这次我装的是amd64的Ubuntu 9.04,从启动LiveCD到安装完成,一切都很顺利,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不过我觉得Ubuntu的安装程序有个地方不是太智能。就是安装grub的路径,默认是安装到第一块硬盘上。我在这里不太小心了,所以安装以后还得修复一次grub,呵呵!!算是一个小插曲吧。



安装以后,当然是重新启动进入了GNOME界面了。可能我是设定为自动登录,速度比正常的有点慢。不过速度还算正常吧,可以接受,只是比过去的Windows刚安装好的时候慢一点而已,接着就是安装中文包。新西兰的官方源果然是牛速。广州电信1Mbps的ADSL,基本都是稳速120KB/s的。稍等数分钟,就安装完成了。接着,当然是Tualatrix的Ubuntu Tweak了,简化我的工作啊,什么常用的软件,一气呵成,三两下手脚就能安装好了。当然还得要拿个w64codecs来安装了,那是必备的啊。哦!差点忘记了启用AMD的受限显卡驱动。不错,看视频终于不闪了,全屏缩放也没有挂掉了。不过在其他场景闪的情况还是会出现,Google Earth还是闪得很厉害!这对于AMD来说,已经很大进步了,哈哈!!对比起Intel集成显卡的Ubuntu粉丝,已经幸福不少了。

老爸最喜欢在电脑上看球赛直播。由于自从广州转换了数字电视以后,只有一个机顶盒,也只能接一个电视机,老妈总是喜欢在我老爸看球赛的时候霸占着电视来看。所以就很郁闷啊!当然sopcast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配合着lerosua学长的gmlive前端。那就更加方便了。还有最近lerosua学长也写了gmchess,下下中国象棋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哦。哈哈!!





不过这里说一个小插曲。在Debian系的发行版,如果要在amd64系统里运行ix86的程序,需要安装ia32-libs的包。或许是对amd64的不熟悉,而且也有一年没有用Ubuntu了,所以连ia32-archive也装上了。装了这个包以后,问题就来了。当你apt*get update的时候,就会连接到Debian sid的官方ftp源,同步Debian的源代码。由于数量很多,所以同步的速度就很慢。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以为是sources.list出了故障,结果改了很多次都有问题。后来把这个包删除了,问题就消失了。呵呵!

我老爸的例子,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Linux作为桌面,完成简单的任务,已经不成问题了。做文书工作,上网聊天,看视频,下载文件,对比起在Windows,分别已经不是很大了。即使是没有什么电脑基础的人,也能容易地操控Ubuntu。只是有些应用,例如在中国特别郁闷的网银,那个可恶的ActiveX插件。相信随着IE6的退役,这种情况会得到解决的。

别害怕吧,别依赖那个邪恶的Windows,试试很好玩很好用的Linux啊!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Fedora 11初体验

五一假期开始,我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开始下载Fedora 11 Preview。家里的1Mbps的小水管ADSL确实是有点慢,不过还凑合,而且比学校的那个破网要稳定得多。约650M的东西,一个多小时就下载完成了。然后,放到VirtualBox里面先跑一下哦。可是跑不起来哦!具体原因在下一篇Blog Post介绍。



好了,既然在虚拟机跑不了,那么就烧录一张盘子到实体机去跑吧!!把盘子一放进光驱,过了syslinux起动器,进入了Fedora的Plymouth界面。确实,很漂亮的启动界面,完美地过渡到GDM的登录器界面。Fedora的GDM确实有点郁闷,到现在都没有改变其外观,对比起Fedora 8和Fedora 7的时候,难看极了!!

进入到GNOME的桌面环境,除了桌布以外,改变倒不是很大,还是跟以往的一样。不过细节之处还是改变不少的。例如yum的更新就没有跟随系统的启动而启动。这点真的比较人性化。记得以前一开机更新,总是弹出那个可恶更新icon,逼着你去强行关闭那个进程或者干巴巴地等着它完成任务。另外默认的输入平台换成了ibus,不过自带的输入法就没有以前的scim丰富饿了。中文的只有两种,不过还凑合!而且源里面还有ibus的其他软件包,有需要的可以去跟进。

Fedora 11的另外一个改变在磁盘的挂载方式。虽然可以通过手动挂载或者修改fstab的配置文件来挂载,但是一般的用户还是会直接双击磁盘去挂载的。现在Fedora可能不允许你这样做了。你必须通过一个Palimpsest Disk Unitiy的软件来挂载。虽然没有以前的方便,但是有一个统一的程序来管理挂载的磁盘,这还是一个不少的进步。当然,如果可以以前那样双击图标就可以挂载磁盘,那就是最好的懒人方式了!^_^



另外一点的进步就是更新管理程序的进步了。这个有点像Ubuntu的update-manager的家伙,确实比以前的那个要高效得多,更新的内容和大小,更新的信息,都一目了然。我倒是没有尝试过用这个家伙更新系统啊,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并不会比Ubuntu的update-manager差!



至于PackageKit的更新,在底层上应该是很大的。在Fedora 9和Fedora 10上面的PackageKit应该是一个很初级的版本,这次应该也有了大的改进。不过在UI方面,似乎还是原地踏步。这个倒是不太重要的。因为用Fedora的没有多少个人用GUI程序来安装软件包和更新软件包的,一般都习惯在终端里操作。倒是对Yum Extender next generation颇有兴趣。他是专为Fedora 11改进的Yumex。看上去样子还是不错的,很有Debian上面的Synaptic的感觉。呵呵!



Fedora也重新了Anaconda的安装程序,主要是改写了文件系统的部分。至于用户界面,倒是改变不大。不过感觉用Anaconda安装Fedora要比Ubuntu的installer更加简易和舒心,只是样子有点朴素而已。而且Anaconda在后安装阶段花了不少时间,但是感觉起来,总体时间还是比Ubuntu的要快。或许这就是Fedora死忠的感觉吧!呵呵!Anaconda依然不允许把/boot分区格式化成ext4,只能感觉上Ubuntu 9.04都能够把/boot分区格式化成ext4而且能够安装grub到ext4上了,没有理由Fedora 11不可以吧!



Fedora 11也更新了大量的新软件。GNOME 2.26,新的蓝牙管理器和新的NetworkManager等等。另外Firefox也是跟着3.5(3.1)的来跑。虽然在Fedora 11发布的时候Firefox 3.5还没有正式版本,但是这也不妨碍Fedora 11的用户体验。而且对比起其他发行版,Fedora拥有一个更快的浏览器,何乐而不为呢?



我倒是把Fedora 11 Preview安装到硬盘上了,但是当安装完成以后重新启动进入系统的时候,系统的鼠标和键盘都无法使用,所以用户信息的初始化是无法完成的。即使把Fedora 11转入tty模式,也是无济于事。所以我怀疑是modprobe.conf或者启动脚本的模块挂载部分出了问题,不过我也懒得去修改了。到时候chroot过去等更新吧..

Fedora 11的LiveCD运行的速度异常的快,感觉就是安装在硬盘上的样子。当然肯定是会有一点迟滞感的,但是对于LiveCD来说,这种速度已经很难得了。最后偶发现已经把plymouth的界面扩展到关机去了,关机的时候送上一个绝美的界面而不是一堆黑乎乎的代码,确实让人看起来舒服得多!

好了,还是等Fedora 11的正式发布吧!Leondias会打败Jackalop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