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猫の出世
老爸预先做好了一个纸箱,铺上一层布,是个暖暖的小窝。或许是这几天冷空气南下,天气寒冷了。猫猫总是喜欢到箱子里睡觉。不过还是往常那样跳来跳去。这两天,她累了,只剩下嘶哑的叫声。
她生产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声音,在不知不觉中就诞下几只小猫猫。生完孩子的猫猫很累,连叫声都很小。看来得修养几天了。
为人父母者,肯定会为儿女的茁壮成长,而竭尽全力,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的。不过,很快,他们得要骨肉分离。并非我们家残酷,而是我们家确实不需要这么多小猫猫,也养不起那么多猫猫。那些猫猫,只能送给他人了。送不完的,只能送去宠物市场卖了。其实我是很不舍得那些小猫的,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不接受也得接受。
套用一句网络热门话语:生活就像强奸,要么接受,要么承受!
一篇普通的心情日记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夜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为何???为何???一回到学校就这么大打击???CET4公布成绩,宿舍的饮水机又突然漏水。这似乎不是偶然的事件,或许是上天特意的安排。但我可不是“故天降大任”的那个人。怎么办???默默承受???我可不是相信这种命运的人。
人定胜天,这句话又何解呢?我认为人是不能胜天的,天是人类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难道我们就只能苦守于命运的安排?不能,或许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天已经制定的规则,去达成心中的愿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送上李克勤的《红日》的部分歌词......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一生之中兜兜转转哪会很清楚,
彷徨时我也试过独坐一角象是没协助。
在某年那幼小的我,跌倒过几多几多落泪在雨夜滂沱。
一生之中弯弯曲曲我也要走过,
从何时有你有你伴我跟我热烈地拍合。
像红日之火,燃点真的我,结伴行千山也定能踏过!
让晚风轻轻吹过,伴送着清幽花香像是在祝福你我,
让晚星轻轻闪过,闪动着每个希冀如浪花,快点沾湿我,喔--
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补上黑日白月兄的
Solaris 里面安装增强工具:
点击“安装增强功能...” 之后桌面上应该会出现光盘图标 ,若没有,请打开一个终端执行
su -c 'svcadm restart volfs'之后进入光盘所在文件夹,执行如下命令:
su -c 'pkgadd -d ./VBoxSolarisAdditions.pkg'之后选择 1 确认安装。注销再登录即可。
建议在 VirtualBox 升级后也要更新虚拟机里的增强工具!
Solaris 增强工具在更新前必须卸载旧版本,这点跟 Windows 和 Linux 不同,千万注意!!
su -c 'pkgrm SUNWvboxguest'看来我要整理一下我的笔记了.........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mplayer实现高清播放
使用vdpau的前提是需要一块nvidia的dx10显卡,即是GeForce 8以后的显卡。早前的显卡nvidia不会提供显卡硬件高清加速的。你可以使用FFmpeg-mt或者CoreAVC for linux,不过后者是需要$15USD来购买License。
使用的办法的很简单,安装最新的nvidia驱动,下载最新的mplayer源代码并且编译安装即可。
最新版本的mplayer的下载地址:
ftp://ftp.mplayerhq.hu/MPlayer/releases/mplayer-export-snapshot.tar.bz2
编译的办法:
./configure --enable-gui --disable-x264 --disable-x264-lavc --language=zh_CN注意一点,网上说配置时候不需要添加--disable-x264和--disable-x264-lavc参数,但是我编译的时候会出现libavcodec出错,所以我还是添加了这个参数。
make -jN //根据你的CPU内核数决定,双核的用-j3吧!
make install
另外,如果在smplayer设置成vdpau输出会造成mplayer崩溃,即使用最新的svn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在GNOME的朋友我建议用gnome-mplayer,不过这个软件有点简陋。
设置办法:
把视频输出设置为vdpau,把Extra Options to Mplayer添加如下语句:
-vc ffmpeg12vdpau,ffwmv3vdpau,ffvc1vdpau,ffh264vdpau,
![]() |
发件人 Linux |
![]() |
发件人 Linux |
不过如果不是播放高清片的话,建议把视频输出改回xv为好。同时,mplayer只能同时播放一部高清片,如果开第二部的话,会播放不了。
演示一下效果
![]() |
发件人 Linux |
如果是Fedora的朋友可以从这里下载所需要的RPM包,并在gnome-mplayer按照提示设置即可
注意的一点就是,mplayer的gui会打不开,具体情况未明。我构建RPM包的时候是用了RPMFusion的spec,只是修改了一下编译的参数,并没有修改主题。
下载URL:
http://rpm4fc-cn.googlecode.com/files/mplayer-1.0-0.106.snapshot.20090224svn.fc10.i386.rpm
http://rpm4fc-cn.googlecode.com/files/mencoder-1.0-0.106.snapshot.20090224svn.fc10.i386.rpm
http://rpm4fc-cn.googlecode.com/files/mplayer-doc-1.0-0.106.snapshot.20090224svn.fc10.i386.rpm
http://rpm4fc-cn.googlecode.com/files/mplayer-gui-1.0-0.106.snapshot.20090224svn.fc10.i386.rpm
如果是用Ubuntu的朋友,可以根据以下办法:
方法截取自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f=74&t=181948&start=0
首先需要添加medibuntu的源来解决依赖关系(libamrnb3 libamrwb3):
sudo wget http://www.medibuntu.org/sources.list.d/intrepid.list --output-document=/etc/apt/sources.list.d/medibuntu.list把以下内容添加到/etc/apt/souorces.list
deb http://www.avenard.org/files/ubuntu-repos release/输入以下命令安装需要的软件包;
deb-src http://www.avenard.org/files/ubuntu-repos release/
sudo apt-get update检查是否有vdpau支持,有输出即是支持vdpau
sudo apt-get install mplayer
sudo apt-get install nvidia-glx-180
mplayer -vo help | grep vdpau播放的设置按照上面的即可。
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
mplayer高清又失败了
先去下载最新的mplayer-svn包,然后解压进入mplayer的目录。接着我就按着如下的命令去编译,
结果还是失败了:
./configure --prefix=/opt/mplayer --enable-gui --enable-mencoder --enable-largefiles --enable-win32dll --win32codecsdir=/usr/lib/win32 --language=all --disable-x264-lavc --disable-x264 --enable-vdpau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失败了,哎,难道真的灭绝我的G84-303-A2吗?
make -j5 //纯粹来点YY,开多两个线程效率高一点
sudo make install
不过无论怎么样,nvidia给类UNIX用户带来PureVideo HD的支持是一件好事,但是能否再人性化一点呢?制作成一个binary包供大众直接使用,免去编译的烦恼啊!
或许这些应该是各大发行版做的,呵呵!难道我错怪了nvidia?我只希望RPMFusion尽快把集成了vdpau的mplayer制作出来了!!!
<转载>配置VirtualBox虚拟机通过NAT方式对外提供Web服务
原载:http://apt-blog.co.cc/archives/79.html
作者:PT
使用虚拟机常常是为了调试服务器,因为在桌面系统安装服务程序,一来容易有安全问题,更重要是容易拖慢系统。
VirtualBox作为一款轻快的开源虚拟机软件,自从被Sun公司收购后,更新相当频繁,功能也逐渐完善,比起VMware动辄几百M的安装文件,VirtualBox几十M的身材而功能丝毫不在VMware之下,而且性能远远高出VMware。
如果把虚拟机作为服务器调试工具,VM默认是使用桥接方式连接虚拟机和主机,安装完后虚拟机直接对主机可见,调试很方便,但是VBox则默认是NAT方式,主机完全访问不了虚拟机。
除了设置VBox为桥接方式外(有点麻烦),另一更加简捷的方式是给虚拟机开端口。这和使用家用路由器映射端口原理是一样的,经过路由器后,局域网内的机器对公网外是不可见的,但是通过添加端口映射,公网就可以访问到内网的机器。
VirtualBox 的User Manual(2.1.4版)在6.4.1介绍了这个方法:使用VBox自带的VBoxManage工具设置端口映射。下面是介绍一个例子:

主机:Ubuntu 8.10
虚拟机:Win XP + phpStudy 套件(Apache、MySQL….),Apache在81端口提供服务。
配置后通过主机的8080访问虚拟机:localhost:8080。
在虚拟机关机情况下,在主机终端执行: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xp” “VBoxInternal/Devices/pcnet/0/LUN#0/Config/web/Protocol” TCP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xp” “VBoxInternal/Devices/pcnet/0/LUN#0/Config/web/GuestPort” 81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xp” “VBoxInternal/Devices/pcnet/0/LUN#0/Config/web/HostPort” 8080
VBoxManage是VirtualBox的配置工具,setextradata只是其中一个方法。”xp”是虚拟机的名称,而”VBoxInternal/Devices/pcnet/0/LUN#0/Config/web/…”是该虚拟机的一个属性,其中/web/是可以任意设置的名称。如果虚拟机用的虚拟网卡不是默认的PCNet,而是用了Intel PRO/1000,则需把路径中的“pcnet”替换为“e1000”,同样地,如果你为虚拟机配置了n个网卡,则要把/0/换成相应的序列。
重新运行虚拟机,在Host的浏览器里敲入http://localhost:8080/phpinfo.php,虚拟机里面的php环境显示出来了。注意此时对主机网络内的其他机器,也可以通过本机的8080端口访问到虚拟机的web服务(当然,前提是主机的防火墙没有拦截该端口)。不过无法为主机小于1024端口进行映射(设了之后虚拟机启动报错),这涉及到Unix/Linux的保护措施,可能在root账户下可用。有兴趣的在Windows平台试试,可能没此限制。
注意在虚拟机运行的时候这样配置是无效的,必须重新启动一次,休眠(save state)了再开也可以。
如果想删除这些映射,同样执行以上的命令,而把最后的命令值留空即可,如: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xp” “VBoxInternal/Devices/pcnet/0/LUN#0/Config/web/Protocol”
VBoxManage工具是VirtualBox自带的配置工具,不论是Linux、Mac还是Windows平台下,都有这个工具,使用方法都是一样的。
apt-blog.co.cc PT据 VirtualBox User Manual编译
2009-2-22
2009年2月22日星期日
不想回校
放了6周的寒假,这次算是史无前例了。太安逸了,不想回到学校。回到学校又要重新背负沉重的负担。虽然学校也很好,很多同学互相关心,但是学校总归是学校,环境和自由度始终是家里不所及的。郁闷郁闷!
回到学校,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学习干嘛啊?余身居于此地,可心不在此地。正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家乐不思蜀?非也。回到学校,就一定会学习么?可以是,可以不是。此话正解。
吾回学校实乃沉闷之举。与吾爱好相近之人甚少,可以为被忽略,此乃非主流也。然众人之爱好善,亦不能凭此以为。若众人迷于游玩,而吾好详阅国之大事,吾为非善人乎?况吾之事业为研当世先进之术,非众人可明。若吾之事业大功告成,人类可获永世之自由!
写了一段狗屁不同的言语,连我自己都不能理解,睡觉。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无聊的水战
其实我也已经接触电脑数年时间,算长不长,算短不短,有点经验,但不是高手一类的。至于电脑知识,懂一点吧,基本的装装拆拆倒是没有问题,系统管理和配置还算懂一些,能把Windows和Ubuntu和Fedora都能用顺手就是了。至于高深一点的知识,由于不是学习计算机的,所以知道的不是很多。
不过应付这场水战,在技术上我应该没有大问题的。显然比对战的另一方要强一些,胜利是必然的事情。我只是有点气愤。我不是在乎水战的胜负,只是觉得对战的另一方,显得没有礼貌。而且作为一个论坛的嘉宾,谦逊的待人态度我认为是必须的。但是他太令我失望了,只是满口的粗言秽语。而且在事实确凿、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在狡辩——他的辩论水平还没有达到诡辩的水平,离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更何况他还留下了一个致命的缺陷,被我乘机而入攻破了。哎,这样的人还配作嘉宾,快点跟瑞星娱乐学学什么是诡辩。
![]() |
发件人 Linux |
水战的话题就只有一个:Pentium E2000系列在多任务的情况下是否一个垃圾CPU。我的观点就很明确,不是神U,但不是垃圾。而某嘉宾就说,在金山毒霸2008和CS1.5同时运行的情况下就会很卡,但是换了高级一点的CPU就不会了。他以此为依据认为Pentium E2000是垃圾。其实他所谓的测试本来就有很多漏洞。其中的技术问题我也无意再述。其实也不是什么技术问题,只是很一般的操作错解。至少我认为这样的测试的结果是不能作为依据的。当然我也做了一个高压力的测试,开了一个虚拟机,然后开了一个很多tab的Firefox,不停止Boinc的工作,使CPU双核都达到了100%的使用率,内存也使用了1.8GB。这样的高负荷并不是左右的机器都能够承受得了的。而在我的Fedora 10里,确实运行得很畅顺。不过最后还是感谢他提出了一个Radeon 9600 VS GeForce Ti 4200的论断,真的太感谢他了。这样就结束了水战了。
或许这样的水战每天都在所谓的“主流”IT论坛不停出现。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讨论会十分无聊和无意义,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但愿以后,有能力的人还是踏踏实实地回到技术研究上,而能力稍逊的,还是管好自己的嘴巴吧!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虚拟机桥接联网指南
eth0为静态IP的情况下
首先安装bridge-utils和tunctl
su -c 'yum install bridge-utils tunctl'然后查看tun模块是否已经被加载
lsmod | grep tun如果没有,则需要手动加载tun模块
su -c 'modprobe tun'
一切完成以后,则可以开始搭建桥接网络。首先是新建一个名为tap0的虚拟网卡,所有者为当前用户。
su -c ‘tunctl -t tap0 -u $USERNAME’新建一个名为br0的网桥
su -c 'brctl br0'使eth0进入promiscuous模式,不过执行此步之前最好记录原来eth0的IP,避免后面出现IP冲突。
su -c 'ifconfig eth0 0.0.0.0 promisc'将eth0加入br0
su -c 'brctl addif br0 eth0'设定br0的IP,最好使用原来eth0的IP,假设原来eth0的IP为192.168.1.1
su -c 'ifconfig br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删除原来旧的网关,设定新的网关,假定网关为192.168.1.1
su -c 'route del default'将tap0加入br0
su -c 'route add default 192.168.1.1 gw'
su -c ‘brctl addif br0 tap0’
激活tap0
su -c 'ifconfig tap0 up'设定tun设备的读写权限
su -c 'chmod a+rw /dev/net/tun'然后在虚拟机的选择tap0作为网卡即可。
eth0为动态IP的情况下
eth0为动态IP的情况跟在静态IP的情况。基本一致。在保证dhclient已经被安装后,只需要把“设定br0的IP”、“删除旧网关”和“设定新网关”这三步替换为如下两步即可。
激活br0
su -c ‘ifconfig br0 up’
获取br0的IP
su -c ‘dhclient br0’开机后自动搭建桥接网络
因为当机器重启或者关闭以后,设定的桥接网络就会自动被系统移除。所以当机器每一次重启的时候,都搭建一次桥接网络,就显得麻烦了。不过我们可以借用bash脚本来实现开机后自动搭建桥接网络。
以eth0为动态获取IP,桥接两个虚拟网卡为例
在$HOME目录新建一个vmbridge.sh文件,打开后把以下内容复制粘贴下去,并保存
#!/bin/bash然后添加vmbridge.sh的执行权限
modprobe tun
tunctl -t tap0 -u $USERNAME
tunctl -t tap1 -u $USERNAME
brctl addbr br0
ifconfig eth0 0.0.0.0 promisc
brctl addif br0 eth0
ifconfig br0 up
dhclient br0
brctl addif br0 tap0
brctl addif br0 tap1
ifconfig tap0 up
ifconfig tap1 up
chmod a+rw /dev/net/tun
su -c ‘chmod +x $HOME/vmbridge.sh’把该脚本添加到rc.local开机脚本去,实现开机自动构建桥接网络
su -c 'echo "$HOME/vmbridge.sh" >> /etc/rc.local'注意事项
或者
su -c ‘cat $HOME/vmbridge.sh >> /etc/rc.local’
- 桥接后,br0的IP就是宿主机的IP,而虚拟机的IP需要在虚拟机内设定。至于是动态IP还是静态IP,需要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设定。因为虚拟机桥接接入局域网以后,虚拟机就相当于是局域网内的一台实体计算机,与宿主机平行,所以IP的设定要谨慎一些。如果宿主机是静态IP,而虚拟机是动态IP,那么请确保局域网内有一台DHCP服务器来分配IP。
- 设定虚拟机IP的时候,请不要跟br0的IP相同,否则会造成IP冲突,导致宿主机或虚拟机不能连接网络。
- 如果出现虚拟机、宿主机和网关能够互相ping通,但虚拟机不能浏览网络等情况,请检查虚拟机的DNS设置。如果出现宿主机或虚拟机断开网络,请检查桥接网络中网桥是否连接好,网关是否设置好。
- 本方法适用于XEN、KVM、QEMU和版本较旧的VirtualBox。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VirtualBox使用指南
本文基于的是 Linux版本的VirtualBox-2.1.4
1.安装VirtualBox
打开VirtualBox的下载页面,下载相应版本的VirtualBox。
下载地址是:http://www.virtualbox.org/wiki/Downloads
下载完成后,根据各个Linux发行版的软件包管理方式,安装VirtualBox,以下是Fedora 9和Fedora 10的安装办法
打开终端,输入命令:
su -c ‘yum localinstall --nogpg VirtualBox-2.1.4_42893_fedora9-1.i386.rpm’
稍等片刻。当命令执行结束后再次输入命令
su -c '/etc/init.d/vboxdrv setup'
此步骤为重新编译VirtualBox的内核模块,以适应当前内核使用。执行此命令需要如下这些软件包:make、automake、autoconf、gcc、kernel-devel、dkms。如果未能确认你已经是否安装了这些软件包,请在终端执行一次如下命令。
su -c 'yum install make automake autoconf gcc kernel-devel dkms'
把当前用户加入到vboxusers组
su -c 'usermod -a -G vboxusers $USERNAME'
修正SELinux Permissions
su -c 'chcon -t textrel_shlib_t /usr/lib/virtualbox/VirtualBox.so'
这样,VirtualBox就基本能用了。
2.设置VirtualBox允许加载USB设备
新建一个usbfs组,并指定gid为502
su -c 'groupadd -g 502 usbfs'
把当前用户加入到usbfs组
su -c 'usermod -a -G vboxusers $USERNAME'
为USB设备重新设置权限
su -c 'echo"none /proc/bus/usb usbfs devgid=1002,devmode=774 0 0" >> /etc/fstab'
最后,在虚拟机的设置里启用USB控制器即可。
3.用USB设备启动虚拟机
假定你的USB设备是/dev/sdc
先添加USB的可读写权限
su -c ‘chmod o+rw /dev/sdc’
为USB设备建立虚拟硬盘镜像
su -c ‘VBoxManage internalcommands createrawvmdk -filename ~/.VirtualBox/VDI/UsbDisk.vmdk -rawdisk /dev/sdc -register’
最后,在Virtual Media Manager注册UsbDisk.vmdk,并设置为启动优先盘即可。
4.网络连接设定
A.NAT方式
NAT是最简洁的接入方式,只须点击两下鼠标,即可把虚拟机连接到外网。但是NAT方式并不能使Host机和Guest机通讯,这是NAT的方式的一个弊端。
在虚拟机设置里,点击网络的选项卡,在连接方式选择NAT,确定即可。
![]() |
发件人 Linux |
B.Host Interface方式
这种方式又称之为桥接接入。以前VirtualBox使用桥接接入是十分麻烦的。但是自从Sun重新编写了VirtualBox的网络部分以后,一切变得简单。桥接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虚拟机能直接接入到局域网,获得一个真实的局域网IP,与宿主机平等,并且能够和宿主机通讯。
现在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连接方式的选项卡设定为Host Interface,然后在下面Host Interface的选项卡选取你要把虚拟机桥接到哪个网卡,然后确定即可。
![]() |
发件人 Linux |
![]() |
发件人 Linux |
由于Virtualbox还不够完善,把虚拟机桥接到无线网卡,可能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具体情况请留意最新版本的VirtualBox用户手册。
C.Interal Network方式
Interal Network方式是把各个虚拟机连接起来的一个方式。由于较少人使用,所以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5.安装增强工具包
安装增强工具包,可以使虚拟机运行得更畅顺,并且可以让你使用VirtualBox特有的无缝模式,摆脱虚拟机的条条框框,虚拟机运行的程序犹如置身于宿主机里。
1.如果虚拟机里安装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则只需要虚拟机窗口上的设备,然后点击“安装增强功能...”,虚拟机系统就会自动弹出一个安装程序。用户按着提示安装,然后重启虚拟机即可。
2.如果虚拟机里安装的是Linux/UNIX系统,则先需要安装内核的相关库、头文件和编译器,然后点击“安装增强功能...”。虚拟机就会自动挂在一张增强功能的虚拟光盘,用户把对应的bin软件包编译了即可。
无缝模式的启动关闭键皆为Host+L,VirtualBox把右边的Ctrl建定义为Host键。
如以后有所更新,则另行通报。
sopcast-player,又一个sopcast前端
安装办法,到sopcast的google code主页http://code.google.com/p/sopcast-player/下载对应的版本的sp-auth和sopcast-player。
先安装sp-auth,然后再安装sopcast-player。打开sopcast-player的主界面,更新频道列表即可使用。
![]() |
发件人 Linux |
另外,早前的版本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时候会获取不了频道列表,这是因为中国大陆的云防火问题。现在作者已经特意为中国大陆的用户修改了软件,所以该问题不会再出现了。
Join in Open Source Community
不会写程式似乎不是一个重点,对社区做贡献的方式是很多的方式。当然写代码是一个最最直接的办法,可是并不是很多人会写程序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程序员,况且学了编程也不一定会写出一个程序出来。这就意味着不能为开源社区作贡献。文档的翻译和编写,软件的翻译,制作和维护软件包,提交软件的臭虫,在邮件列表、论坛和聊天室帮助新手,也是为开源社区作贡献的方式。
![]() |
发件人 Linux |
我就参与了iptux的项目组,为他们打RPM包,方便了众Fedora的用户。而且最近我也为iptux提交到Fedora repository而努力,spec文件修改了很多很多次了。但是还是由于不少bug而导致了不能通过sponsor的review。关键的问题在于需要在Fedora rawhide的开发版本测试通过。这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Fedora rawhide本来就是一个开发版本,虽然软件都是最新的,但因为是开发版本,很多时候都会有不少bug,因而导致其他软件会出现编译不通过,或者运行不畅顺的问题。我打包的iptux就出现了这个问题了。iptux在我本地计算机上编译和运行很正常,但是在Fedora rawhide就不编译不通过了。原因在于,我的Fedora 10用的编译器是gcc-4.3.2,而Fedora rawhide的是还没有正式发布的gcc-4.4.0。新版本的gcc修订了一个函数的规则,变得更加严格,所以就出现了一个错误,编译不能通过。幸亏有一名日本的sponsor写了一个patch,才得以继续。近两天,那位sponsor又发了一个补丁,说iptux因为同样的函数问题导致了在ppc平台不能通过,他又写了一个patch。因为我没有ppc架构的电脑,不过我会把patch打包到iptux里面去。至于iptux什么时候能够进入Fedora repository,看来要等到有人愿意成为他的packager才行。那个日本的sponsor想sponsor我,但是要求我多做review才行。呵呵,或许我很快就会成为Fedora sponsored packager了。
![]() |
发件人 Linux |
至于另外一个参与了的项目,就是sopcast-player了。这仅仅是一个sopcast的一个前端,但是很多中国用户都在关注和参与,提交了大量的翻译和臭虫报告,所以该软件是除了英文以外,简体中文支持得最好的。我也提交了一些翻译和两个臭虫报告,并且提供了一个正确的sopcast列表地址。呵呵,我还真算贡献大。
![]() |
发件人 Linux |
参与到开源社区,益处实际上很多的。第一,结识到更多的朋友,扩大整个交往面。第二,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技术能力。例如我参与到了Fedora package的工作,有幸得多kaio兄和一个日本的Fedora sponsor的帮助,现在那个包大抵也能通过review了。当我成为sponsored packager以后,就能正式作为那个包的维护者了。而现在我需要做更多review,他才sponsor我成为packager。我希望这一天能够尽快到来。呵呵!!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拜访叶子兄
老实说,华农我是第一次去的,地铁很方便,一出地铁就是华农的正门了。等了数分钟,叶子兄终于跑到了我面前。话说华农很大,果然如此。逛了华农一圈,还真是树木葱葱,比起那广州大学凉快多了。
查看大图
来到叶子兄的宿舍,虽然是6人间,但是比我们宽敞多了。看着叶子兄的笔记本,虽然是单核,跑起来不怎么逊色。或许是LFS+Gentoo+Arch的优点吧,可惜他用LVM2管理磁盘,那个可恶的模块,不然速度更是快。
叶子兄似乎厌恶了普通的DE和VM了,超简洁的桌面,比女生们的书桌面更干净,而且有conky在旁边查看机器的运行情况。启动程序都是用Alt+F2然后输入命令的方式,甚是方便,而至于上网聊天和其他东西,还是命令。最让我不喜欢的就是他的Firefox,装了IE7的主题,骗到无数少男少女。
或许他是稳定派,不是追新派。软件都是老旧的,除了内核是2.6.28,还有Firefox和Opera,其他的都是老旧的很。不过老旧有老旧的好处,例如Xorg-server,虽然是1.4的,但是比最新的1.5.3的性能要强大得多。Xorg那东西...哎,老跳票还性能越高越差。
好了,到了吃饭时间。我本来是回家吃饭的,但是叶子兄盛情邀请下,到了一间潮汕菜馆吃饭。或许是我们太早到了,人也没有一个,只有我们这一桌吃饭。另外潮州牛肉丸确实是爽....不过要叶子兄花了钱,我还是觉得不怎么好意思,看来有空得请他吃一顿。哈哈!
吃过饭,还走了绕了华农一圈,华农确实确实太大了......走得腿都有点软了......幸好,我去到五山地铁站,坐地铁回家。
能认识到叶子兄的朋友,真是高兴......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猫の怀孕
这只猫猫,很可爱,但是很顽皮。手多多,口也多多。老喜欢用手挖东西,而且看见别人吃东西就一定扑过去,哪怕是它不喜欢吃的东西,也要去凑个热闹。它也十分野性,虽然猫是怕人,但是遇到什么热闹的,也会跑出去溜达溜达。不过,此猫暴力是早就闻名了。看见别家的猫猫,不是抱拳相向,就是破口大咬。所以即使出去了整整一个月,也没有怀孕回来。谁知不知道哪个时候,它怀孕了。
或许这应该是它必须经历的过程。一只小动物,跟人一样,应该是所有生物都应该是,必须经历生命的各个阶段,不论贫富,不论优劣。这是大自然定下来的规律,没有生命改变这个进程,何况是人,何况是猫猫?生命经历各个阶段,就如流星划过天空,就如雨后绚丽的彩虹,即是短暂,又是夺目。有時候看着家里的猫猫,看着那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它野蛮的撒娇,总会回忆起童年的光阴。童年是一个多么好的时光,有人照顾,不愁衣食,担忧的只是玩耍的时间很多,空闲的时间太多。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幼稚。回看现在的猫猫,或许就是我人生的另一阶段,为人父母者,必定要劳心劳力,竭尽所能,把儿女培育成材。或许这种生活离我甚远。但不得不让思考我的未来。我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呢?难道真的像猫猫那样可以无忧地玩耍?
上面的文字似乎扯远了,但是细细一想,未尝不是一番道理。为人父母者,当以谆谆教诲,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为人儿女者,当以尊敬父母,学有所成,以报养育之恩。猫猫,我想也会像人一样,对待你的孩子吧?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AMD或许会有X3 700和X4 600的同门械斗
看看现在的AMD产品线,还有45nm的产品线。Phenom2 X3 700和Athlon X4 600系列可能会出现重叠。以现在目前的价格看 Phenom2 X4,无论是800系列还是900系列,将是1000元以上市场的主力产品,对手是Intel的Core 2 Quad Q8000和 Q9000。而700系列,大概是600~1000元这个区间的市场吧。高频版本则是对决千元左右的E8000系列,低频版本将是面向E7000系列。而 Athlon X4 600呢?定价肯定是低于Phenom2 X4 800的,应该也是千元以下的级别吧。Intel似乎暂时没有看到有对应的目标。如果600将是定价于千元之下,那对于700来说,无疑是一场竞争。而且600的晶原比700的小得多,只有145平方毫米,又多了个内核。虽然频率不如 700的高,又没有了三级缓存,但是凭借着多一个内核的优势,性能应该不落下风,功耗相对会低一些。那将会很有可能出现同门械斗的情景。
Athlon X4 确实是一款很值得期待的产品,是面向主流的一款四核CPU。或许还能成为四核CPU普及的功臣。虽然删减了Phenom2 X4的三级缓存,但是性能损失不会特别巨大。只要在同频率下能够达到Phenom2 X4的90%,或者Core 2 Quad的85%以上的性能,价钱也适当,相信在市场上必定有一番大作为。当然超频性好也是AMD 45nm产品的一个重要卖点。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选择哪款产品将是头痛的事情。该是选三核好呢?还是买四核好呢?对于三核来说,由于现时软件对于多线程运算的支持度不够,三核可以凭借着频率的优势,在性能可以压制着低频的四核。但是当今的潮流是处理器多核化发展,软件对于多线程运算的支持将会越来越好,四核CPU的性能也会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应该认真考虑考虑啊!
最后,我的建议是:只选适合自己的,不选人云亦云的。无谓在IT论坛里熙熙攘攘当枪手!结果买东西回来以后,抱怨这不好那不好。自己的选择,应该由自己来承受后果啊!
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过来Blogspot这一边
yo2是基于WordPress开发的,骨子里是一个很完整的WordPress系统。它是开放的Blog系统,自由,随心所欲,定制性好是它的特点。虽然yo2是不允许用户上传WordPress插件,但是它已经提供了大量的WordPress插件了,基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且主题模板是可以让用户任意修改,可见定制性之高,在国内罕见。
由于这种随心所欲的感觉,yo2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服务器不胜负荷。虽然后来增加了CDN系统,但是依然力不从心。访问速度依然很慢,这才迫使我转来Blogspot的。
Blogspot本来就是一个好的Blog系统,同样是自由无拘,虽然不能上传插件,但是Google也已经为我准备了大量的Google Gadgets,任何用户都能够满足需要。而且Google更是开开放了插件的接口,让有能力的用户开发插件。主题模板是可以让用户自由定制的。这与WordPress分别不大,也是可以任意上传。而且Blogspot更简洁,速度更快。所以我才选择了Blogspot。
我所最担心的Blogspot的访问问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云防火。不过从北京奥运以来,云防火似乎聪明了,连坐的概率变低了。不过我还是保留yo2,作为国内的镜像Blog吧!无奈国内的比国外的更慢。嘿嘿!!^_^
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在Fedora下安装nVIDIA显示驱动
相对于ATi,在Linux下安装nVIDIA就简单得多。只需要一个命令即可完成驱动的安装:
首先要确保你已经添加rpmfusion的源,如果你不能确认你可以安装输入此命令添加rpmfusion源:
sudo rpm -ivh http://download1.rpmfusion.org/free/fedora/rpmfusi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http://download1.rpmfusion.org/nonfree/fedora/rpmfusion-nonfree-release-stable.noarch.rpm
完成后,即可安装nVIDIA驱动。
安装驱动前首先要去人你使用的哪个型号的nVIDIA显卡,如果是Geforce 4系列或者更早的显卡,你应该安装的是96系列的驱动。如果是Geforce FX系列的显卡,你应该使用173系列的驱动。如果是Geforce 6或者更新的显卡,你应该使用180系列的驱动。同时建议用户也安装akmod包,为了更新内核的时候,也能够使系统自动编译出nVIDIA的内核模块,使旧驱动能在新内核中使用
对于Geforce 6或者之后的显卡,你可以输入:
sudo yum install akmod-nvidia akmods kmod-nvidia
稍等片刻,即可安装完成。
对于GeForce FX系列的显卡,你可以输入:
sudo yum install akmod-nvidia-173xx akmods kmod-nvidia-173xx
对于Geforce 4或者更旧的显卡,你可以输入:
sudo yum install akmod-nvidia-96xx akmods kmod-nvidia-96xx
安装完成后,重启计算机即可。
手动安装法:
通常,rpmfusion更新相对慢,因为需要调试过的驱动才会正式放上更新库更新。如果是使用最新型号的显卡,使用rpmfusion的驱动未必会支持到最新的显卡,而且性能也不是最好的。所以你可以到nvidia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版本的驱动。
![]() |
发件人 Linux |
安装前需要安装内核的相关包和gcc编译器:
sudo yum install gcc kernel-*
然后,如,我的GeForce 8600GT显卡,最新驱动为180.27,到nVIDIA官方网站下载驱动,封装格式为run,下载完成后,把电脑切换到init 3模式。打开终端:
sudo init 3
此时会漆黑一遍,屏幕显示命令行登录界面,用root帐号登录,输入root及其密码,即可使用命令行界面。然后打开驱动包所在目录
如:cd /home/fedora
接着
sh NVIDIA-Linux-x86-180.27-pkg1.run
驱动包将会自动解压,并进入安装界面,然后按着提示安装即可。安装完成后,程序会自动退出到命令行界面。紧接着输入
nvidia-xconfig
更新一次/etc/X11/xorg.conf文件,重启一次即可。
注意,手动安装驱动,每一次更新内核,都需要重新安装一次驱动,以确保nVIDIA模块适应新的内核。
Ghost XP Virus(算是对Win7的一些想法)
先说一个故事,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烂ga。
这几天过春节,人们都比较有空。于是某计算机Q群进行热烈的讨论,老话题,说来说去都是电脑的东西。这段时间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7 Beta,自然就是讨论的热门了。Q群中有人不断称赞和歌颂Windows 7如何的好,如何的爽。性能比Windows Vista提升多少,比老迈的Windows XP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Windows 7继承了Winidows Vista绚丽的Aero界面,同时引入了Ribbon的统一UI,人性化与易用性都比Windows Vista提升了不少。硬件兼容性也到达了新的境地。而且安装体积有所减少,配置要求也略微减低……整个聊天窗口充满誉美之词。有几个计算机新手也是兴致勃勃,也冲动起来去下载安装。
我这里并没有贬斥Windows 7的意思。我只是按照当时的情况重新陈述了一次。对于Windows 7,因为我没有使用过,所以我不好下结论。而且微软经历了Windows Vista的惨痛失败,也应该会有所觉醒。我的观点是Windows 7至少比Windows Vista优胜。对于Windows用户,从各方面消息来看,Windows 7还是很值得期待。即便如此,我不会主动使用Windows 7。The reason is that I am a Linuxer……哈哈!!
接着说刚才的故事。其中有位新手也安装了Windows 7,但是他不会配置上网。原因是找不到配置上网的控制面板,因为他在Windows XP的桌面上会有一个图标,双击就可以直接上网了。但是Windows 7的桌面上只有两个图标——回收站和计算机。他怎么设置都上不了网。可惜我也没有真正用过Windows Vista之后的Windows,所以我只能说无能为力。难道是他硬件出了问题?难道是他的系统遗漏了某个组组件没有安装?非也,只是因为设置网络的窗口改了地方。看来从Windows XP升级到Windows 7,一般用户还会有困难,得要好好适应一下啊
最后我只是感叹一句:在大多数的中国人里,Linux的易用性不会比Windows 7差多少!
这是不是一个冷笑话呢?呵呵!!见仁见智拉!这是软件开发者的错?这是终端用户的错?都不是!错就错在Ghost,准确一点来说就是Ghost XP。所以我才用了“Gohst Virus”这个标题。记得不久之前,中国的大江南北都遍布了修改过而且用Ghost封装好的Windows XP。这种软件最大的好处在于一键安装,而且集成了大量的常用软件。因为简单易用,所以Ghost XP很快就起来,几乎成为每一个电脑用户必备软件。的确,Ghost XP的流行极大地方便了电脑用户,减少了安装系统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在微软的一声令下,所有的Ghost XP偃旗息鼓。但是Ghost XP还在P2P中流行,只不过更新的速度比以前慢多了。Ghost XP就像一种病毒那样继续流行,感染着每一个电脑用户。
制造这些Ghost XP的人是罪魁祸首吗?我们不能这样看待他们。毕竟他们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安装操作系统的方式。但是他们制造的软件,确实使人变得更加懒惰与无知。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所有人都成为电脑高手,但是基本的技能还是应该要学会。至于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Windows XP毕竟服役了很多年,它总有一天会退役。而退役之后,人们却不懂得使用新版本的软件,并利用它来提高效率。这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而且Ghost XP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安装期间倒是很顺利,但是到了安装某些软件,就会因为缺少某些软件库导致失败。即使换了众多版本的Ghost XP,问题依旧出现。一旦用回原版系统,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耗费的时间远远多于Ghost XP的时间。即使一些想接触Linux的新手,也在寻找Ghost版本的Linux,竟然不去使用已经极其方便的Live CD/DVD。只是,点击鼠标多了几步而已。Ghost XP
名副其实的病毒!
微软不可以方便一下用户,把常用软件都集成一下吗?技术上对于微软来说应该是没有难度的,但是问题在于版权和垄断问题。第一,集成别人的软件需要漫长的谈判,集成了软件也要测试(虽然不会多花多少时间,但毕竟也是耗费了。)微软也要把一大笔权利金付给软件版权所有人。这对于微软来说是很不划算的,即使免费软件满天飞的今天。第二,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涉嫌垄断。一个IE和一个WMP就已经罚去微软一大笔资金了。那么要是集成其他软件,就是烦上加烦了。欧盟控告微软集成IE和WMP垄断的实际并不是单单集成一个软件这么简单。因为几乎每一个操作系统都集成了网页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关键IE和WMP都是紧密地与系统底层集成在一起,不容易卸载,而且卸载以后容易导致其他问题。这也是欧盟对微软穷追猛打的缘故。第三,Windows Vista的家训。Windows Vista就是因为集成了大量软件,导致系统缓慢而失败的。所以在Windows 7里,微软大量删减了不常用的软件,提升运行速度。综上所述,微软是不可能制造一个类似与Ghost XP的软件。
因此,对于Windows 7来说(对于Linux,Mac等其他系统亦然),要流行,关键不在于价格,不在于盗版,而是在于有没有染上Ghost XP Virus……
2009年2月3日星期二
重拾Gentoo
其实也没有打算再把gentoo怎么样,只是操弄一下而已。经过半年Fedora的锤炼,Linux水平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Fedora 和Gentoo还是有很多的不同,还得重新慢慢地去泡文档,查资料。还好,这次把~x86的keyword加进去了,把gcc和portage更新了一片。更新gcc的时候恰逢4.3.3的新版本出来,终于把那个老旧的4.1.2扔走了,而且没想到20多分钟就编译完gcc了,呵呵!至于内核和X Server,没有那么快,因为这都是特耗费时间的东西。内核都还好,怎么摆弄都是一个小时的事情,还有Desktop Environment,究竟选熟悉的GNOME还是轻量级的LXDE,这得要慎重考虑。重拾Gentoo,看来我的LFS大计又得推延了,哈哈!
或许是过春节,网络繁忙的缘故。Twaren这个Linux源居然被某国电信YY了。Ping的延时暴增了,关键在于速度没有了。很是纳闷,因为 Fedora的更新就此被废掉了。正想打算重新寻觅新的源的时候,刚好速度又恢复过来了。正好赶上我重拾Gentoo的时候,适时适时!!
LFS Plan?Maybe I have forgotten.......